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劉萌萌報道:“和美共生——第三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10日在新疆美術館開幕,來自11個國家143位中外藝術家的260件藝術作品集中亮相。
本屆雙年展由“文明與交融”“共生與對話”“生態與家園”3個主展與“寫生新疆”“天地之間”2個特展組成,在總主題“和美共生”下設5個分單元主題,層次遞進呈現新疆之美、中亞之美、全球之美、生態之美、傳統之美。“‘和美共生’從時間角度呈現了中國傳統水墨到科技藝術的發展跨越,從空間角度呈現了從新疆到世界的藝術潮流。”本屆雙年展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說。
作品《人造月》前,觀眾阿那依提·熱合曼與朋友沉浸在震撼的視覺藝術中,這顆直徑6米、使用2.5萬顆節能燈泡創作完成的巨大發光“球體”,引得不少觀眾駐足打卡拍照。“以前看的展覽大多是平面的美術,雙年展融入了很多高科技,這種沉浸式觀展體驗還從來沒有感受過。”阿那依提說。
“本屆雙年展作品的互動性、體驗性、趣味性非常強,觀眾可以操作互動類作品,沉浸式感受和體驗每一件藝術作品的魅力。”新疆美術館館長王樹聲說,較以往的傳統美術展覽,本屆雙年展展出了不少互動裝置和影像類作品,給觀眾帶來非常震撼和逼真的藝術享受。
“展覽中的多件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從中可以看到中外藝術家對生態、環境等話題的深入思考,對我們本地的藝術家啟發很大。”新疆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呂劍利說,新疆雙年展是一項高品質的藝術展覽,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臺。
本屆雙年展開幕當日還舉辦了“和美對話”系列文化沙龍,圍繞藝術創新帶動社會經濟文化創新、文化藝術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等話題,丁乙、宋冬、尹秀珍等知名藝術家共同探討、建言獻策。“這次雙年展我帶來了影像作品《時間之上》,希望通過多種感官交互體驗,讓觀眾進入對于時間和存在的無限可能的思考。”丁乙說。
據了解,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已舉辦兩屆,從首屆“相遇絲綢之路”到第二屆“藝術與科技的對話”,再到第三屆“和美共生”,形成了具有新疆文化視野和自身特色的雙年展模式。
本屆雙年展由文化和旅游部、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港澳臺辦公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承辦,展覽期間將同步開展“和美對話”等活動,為公眾帶來多元化、多層次、多維度的綜合視覺藝術體驗。
展覽將持續到2月25日。觀眾需提前關注新疆美術館微信公眾號,在線預約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