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楊舒涵從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座談會上獲悉:我區已高標準完成96個縣域普查調查任務,獲得5大類16種災害等近1156萬條詳實的空間位置和災害屬性信息。
自2020年5月普查工作開展以來,自治區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自治區普查辦”)統籌協調自然資源、住建、交通、水利、應急管理、林草、氣象、地震等行業部門共同研究普查工作方案,通過各方協同推進,探索建立機制,加強數據共享,推進成果應用,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目前全區已建立“普查辦組織統籌、行業部門縱向負責、第三方技術指導、基層普查員為主力軍”的調查模式。與此同時,自治區普查辦委托新疆大學將普查成果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形成了普查成果與“三區三線”應用關聯分析。自然資源部門利用普查成果有效避開地質災害高風險區;林草部門實現多場景、多方位普查成果應用,有效管控森林草原火災風險;氣象部門將普查數據納入天擎氣象大數據云平臺,應用普查成果開展災害易發區雨量觀測站選址工作;地震部門將人口密集區1∶5萬地震活動斷層填圖廣泛應用于城鄉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編制;塔城地區將普查數據應用于應急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實現重大危險源監測、應急資源一張圖管理;喀什地區利用普查成果服務鄉村振興,為特色農產品“留香瓜”提供專業氣象服務。
下一步,自治區將全面完成普查各項工作任務,高質量完成區地縣三級綜合風險評估、風險區劃和防治區劃,形成區地縣三級成果,以縣域為單位編制防治手冊。同時做好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建設,開展兵地融合一體化推進評估與區劃工作,全力確保高質量按期完成普查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