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高升 張培琪
遼寧援疆堅持把教育援疆作為“造血”工程來抓,著力在興建教育設施、提升教學水平、培養師資隊伍、加強職業教育、推進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下功夫。2010年以來,遼寧援疆先后建設教育教學場地8萬余平方米,選派3000余名優秀教師進疆支教,為受援地培養骨干教師5000余名。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一地兩師”教育水平顯著提升、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教育人才交往交流交融覆蓋面不斷擴大。
“組團式”援疆:
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塔城職業技術學院于2020年5月建校,其發展存在起步晚、底子薄、沒經驗、專業設置滯后、教師知識老化等問題,許多領域需要從零開始。
目前,塔城職業技術學院有高職在校生2171人,中職在校生1279人,在校生總數3450人,教學班級89個。
2021年10月,遼寧高職教育援疆團隊的到來,為剛起步的塔城職業技術學院注入強勁動能。截至目前,已選派153名高級教育管理專家和高級專業教師支教,打造“理念+規劃+改革+人才+管理+技術+資金+文化”八位一體教育援疆新模式。
基礎教育根深葉茂。在遼塔兩地的共同努力下,塔城地區四縣三市實現了幼兒園應建盡建、中小學建設標準化和義務教育均衡化、普通高中教育提質增效、職業教育全覆蓋的目標。
實施“青藍工程”:
培養一批骨干教師
援疆教師通過思想上引、經驗上傳、方法上教、形式上帶,把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管理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當地教師,“傳幫帶”成效逐步顯現。
2022年以來,遼寧省選派了175名教育專家來到“一地兩師”,講授專家示范課220多節,專題講座、報告230多場,互動交流、學術交流780多次,受益師生近14萬人。
今年5月,依托遼寧省實驗學校的優質資源,塔城地區骨干教師赴遼寧進行為期28天的教學能力素質提升培訓。
援疆教師結合當地教育教學實際,實施“青藍工程”,在保障基本教學工作基礎上,更注重發揮對當地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采取“一帶一、一帶多、師徒結對”等多種方式,針對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短板,改進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目前,已組織優秀援疆教師與當地青年教師結成“師徒”200余對,培養了一批獲得自治區級以上教學成果榮譽的骨干教師。
“手拉手”結對:
全面交往交流交融
在遼寧援疆的大力協調下,塔城地區各級各類學校與遼寧省對口支援新疆城市各學校之間陸續開展了班級結對、學生結對、書信交流等活動。截至目前,已結對學校135所,結對學生117679人,學校結對率達100%,學校開展活動689場次,參與師生24.04萬人次。
2016年以來,兩地共開展了12次研學活動,塔城地區374名少年兒童參加。兩地97名青少年開展了手拉手夏令營活動;塔城地區36名孩子赴遼寧參加了“和平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和“哥德杯中國”世界青少年足球賽。
教育援疆,需要一批又一批援疆教師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遼寧援疆干部、塔城地區教育局副局長范毅夫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充分發揮“組團式”援疆優勢,緊緊圍繞文化潤疆、教育鑄魂,應塔城所需,盡遼寧所能,推動塔城地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